【現地レポート】海碗居——最好吃的炸酱面

  身在北京,不去尝试一下老北京的各种小吃岂不枉来北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家饭店,让各路吃货们将北京小吃一网打尽。
灰砖青瓦,雕花格窗,海碗居京味儿十足的建筑风格会让所有走近它的人都深深体会到老北京的朴实亲切。刚进大门,马上会有头戴瓜皮帽儿、肩搭白手巾儿的的小伙计前来招呼,“来啦,您哪!”、“您几位?里边儿请!”、“小二、看茶!”热情的高喊会从你进门一直陪伴你至落座。偏爱清净的客人可以订个包间,“东四牌楼”、“厂甸”、“白塔寺”、“高粱桥”等等,连包间的名字都浸着浓浓的京味儿;喜欢热闹的食客可以选择大厅,青色大理石的八仙桌,红漆实木的长条凳,一抬头,巨幅的《清明上河图》映入眼帘,京韵大鼓声声清脆入耳,让人仿佛置身古老的北京,暂时忘记了现代的疲劳与烦忧。
  既已坐定,就可以上菜了。第一要品尝的自然要是招牌炸酱面。萝卜丝、黄瓜丝、青豆嘴儿、豆芽菜,再来点儿青蒜丁儿,五颜六色的蔬菜看上去就十分有食欲。再配上香味浓郁的干炸酱,还没动筷已经先沉醉在食物的精美之中了。用筷子将菜、酱、面搅拌均匀,挑一筷入嘴,筋道爽滑的面条会给人以家的味道,再来一口热汤,那才叫一个满足!

炸酱面,一般配菜有水萝卜、胡萝卜、豆芽、黄瓜丝、青蒜丁等等。

炸酱面,一般配菜有水萝卜、胡萝卜、豆芽、黄瓜丝、青蒜丁等等。

  接下来就要来点刺激的了——芥末墩,虽然食材很普通,不过是芥末调出的酱,浇在白菜墩儿上,但却是海碗居的招牌菜之一。咬上一口,芥末的辛辣直冲入鼻腔,绝对给你最刺激的味觉享受。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点上一个芥末墩来挑战一下极限,不喜欢的,还是绕道而行吧。

其貌不扬,让人“泪奔”的芥末墩

其貌不扬,让人“泪奔”的芥末墩

  辛辣过后,如果想来一点蔬菜清清口的话,蓑衣黄瓜绝对是不二之选。一端上来,精致的摆盘绝对会让你佩服厨师高超的刀工。黄瓜片酸酸的,十分爽口,正好可以冲淡芥末的辣味,当然,用来搭配炸酱面也是极好的。

薄如蝉翼的蓑衣黄瓜

薄如蝉翼的蓑衣黄瓜

  爆肚,老北京风味名吃之一,早在乾隆年间就有了记载。这道菜是把新鲜的牛肚或羊肚洗净后切成条状,用沸水爆煮,然后配上油、芝麻酱、香菜末、葱花等拌制而成的调料来吃。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而且对胃很好,所以老北京都喜欢吃爆肚,尤其是在秋天,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

pic06
  说到这里,无肉不欢的吃货们是不是开始着急了呢?赶快来一盘炖腔骨吧。大块的肉已经炖的十分入味,不妨就放下矜持,抓起一块直接啃吧,任浓浓的肉香萦绕指尖,填满口腔。

炖腔骨,肉多而不腻,十分入味

炖腔骨,肉多而不腻,十分入味

  最后,千万不要忘记再来一点豌豆黄或炒红果啊,一甜一酸,一红一黄,作为饭后甜点实在是最合适不过了。

饭后甜点:豌豆黄

饭后甜点:豌豆黄

饭后甜点:炒红果

饭后甜点:炒红果

  酒足饭饱,就可以动身奔赴下一站了。“送客!”、“走好,您哪!”门童和店小二始终不减的热情全包含在京韵京腔的送别声中了,任谁听了,估计都会依依不舍,再次光临吧。

从左到右依次为:焦溜丸子、麻豆腐、豆汁焦圈、糖醋小排

从左到右依次为:焦溜丸子、麻豆腐、豆汁焦圈、糖醋小排

  • このエントリーを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

齐灿

投稿者プロフィール

齐灿,女,河北人。本科为对外汉语专业,硕士为汉语本体专业。2014年6月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9月进入关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科,现为文化交涉学方向在读博士。汉语会话视频中“张丽丽”扮演者。

この著者の最新の記事

関連記事

コメント

  1. この記事へのコメントはありません。

  1. この記事へのトラックバックはありません。

ブログアンテナ

[wp-rss-aggregator limit='5' thumbnails='no' excerpts='no']

Twitter

ピックアップ記事

連載一覧

  1. 【連載】中国語の検索を極める

  2. 【連載】カラダと病気の中国語

  3. 【連載】大塚犬のちょこっとチャイナレポート in Japan

  4. 【連載】中国語Q&A

  5. 【連載】実戦の中国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6. 【連載】ウチダ教授の中国語学エッセイ

  7. 【連載】15分チャイニーズ

  8. 【連載】中国語医療通訳トレーニング

  9. 【連載】中国人である私から見た日本

  10. 12月は関大で中国語三昧!中国語教育学会研究会×第4回中国語教育ワークショップ

投稿の全記事数: 884件

こんな記事はいかが? 中国語は身を助ける...

ページ上部へ戻る